科学认识诺如病毒,守护家庭健康
如何防控诺如病毒
防“诺”指南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中山市神湾医院内二科余庆佳医生。近期我院接诊了大量急性胃肠炎患者,其中部分病例与诺如病毒相关。今天我将从医学角度为大家科普诺如病毒的防控要点,帮助大家科学应对。
一、认识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Norovirus)是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具有以下特点:
传染性强,仅需极少量病毒即可感染,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物体表面传播,甚至接触患者呕吐物或粪便的飞沫也可能感染。
环境耐受性高,病毒耐高温(60℃仍可存活)、耐酸,普通酒精消毒无效,需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才能有效灭活。
易感人群广泛,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出现严重症状,如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二、症状表现
(1)症状表现
儿童:呕吐为主,可能伴随发热、腹痛。
成人:腹泻为主,多为稀水便,每日可达数次至数十次。
(2)其他症状
患者可能会感到头痛、肌肉酸痛、寒战等。
多数患者1-3天可自愈,但需警惕脱水风险(如口干、少尿、儿童啼哭无泪等)。
三、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 食物和水源污染:如食用未煮熟的贝类、生食被污染的蔬果。
2. 接触传播: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后未洗手,再经口感染。
3. 人群密集场所:学校、养老院、游轮等密闭环境易暴发疫情。
四、科学预防
(1)家庭防护措施
1. 严格手卫生: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建议使用“六步洗手法”)。
2. 饮食安全:贝类等海产品需彻底煮熟;生熟食物分开处理;水果蔬菜洗净后食用。
3. 隔离患者:感染者症状消失后需继续居家隔离至少72小时,避免为家人准备食物。
(2)环境消毒要点
患者呕吐物、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覆盖30分钟后再清理。
高频接触物品(门把手、玩具、餐具等)每日消毒,餐具建议煮沸处理。
五、治疗与护理
(1)补液是关键
目前诺如病毒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
1. 轻度脱水:口服补液盐(ORS)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 重症患者:如持续呕吐、无法进食、尿量减少,需及时就医静脉补液。
3. 避免误区:抗生素对病毒无效,盲目使用可能加重肠道菌群紊乱。
六、特别提醒
儿童与老人:密切观察脱水迹象,如精神萎靡、眼窝凹陷等,应立即就医。
集体单位:学校、托幼机构发现病例后需加强消毒,及时报告卫生部门。
余庆佳医生结语
诺如病毒虽来势汹汹,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规范处理,我们完全可以降低感染风险。神湾医院内二科全体医护人员将始终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如有疑似症状,请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余庆佳,副主任医师,内二科主任
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擅长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儿科等学科的常见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消化道出血、胃炎、结肠炎等疾病的诊疗和危重症的抢救,熟悉掌握各类穿刺技术、胃肠镜操作及相关镜下治疗。
咨询电话:0760-86120161
地址:中山市神湾镇沙岗街15号
供稿:内二科
一审:包国宏
二审:黄家熹
三审:张柳攀
推荐文章
-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疼痛,多数患者1周内会好转,但30%-40%患者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对生活质量造成显著长期影响。 一、基孔肯雅病毒如何传播?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最常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当蚊虫叮咬了感染者2-10天后,再叮咬人时,可使被叮咬者感染。 “人→蚊→人”传播链是基孔肯雅热的核心传播模式。患者在发病后第1周内,病毒血症水平高,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风险高,但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若感染者血液中病毒载量高,病毒还可通过输入感染者血液或意外接触感染者血液而传播。极少数情况下,孕妇感染后,病毒可通过胎盘导致宫内胎儿感染。若母亲临近分娩处于病毒血症期,也可发生分娩时传播,导致新生儿感染。 二、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地区在哪里? 截至2024年12月,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的本地传播,大规模暴发和零星病例主要发生在...
-
近日,我院接诊了一位特殊患者。该患者吃饭时不慎被鸭骨卡住喉咙,情况十分紧急。 我院内二科接诊后,联合麻醉科开展胃镜下异物取出术。经过团队合作,终于成功取出一块长度将近3厘米的锐利异物。 在此,小编建议大家在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遇到类似情况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处理。 # 温馨提示 # 遇到异物卡喉时,请立即停止进食,保持镇定,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切记不要尝试吞饭团、喝醋等民间偏方,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供稿:中山市神湾医院内二科 一审:陈雪影 二审:黄家熹 三审:张柳攀 ...
-
随着气温升高、降雨频繁 蚊虫进入活跃期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 都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而伊蚊依赖积水繁殖 一旦家中存在积水等孳生地 就可能成为养育蚊子的“温床” 家庭作为蚊虫孳生和叮咬的高频场景 是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 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 为了从源头切断传播链 守护家人健康 我们整理了这份《家庭防蚊清单》 快收好并行动起来 让蚊虫无处遁形! 《家庭防蚊清单》 一、核心原则:清除蚊虫孳生地 1. 阳台/窗台:重点清理积水容器 花盆 每周彻底清洗花盆托盘,避免积水。 闲置 物品 翻倒闲置的水桶、脸盆、玩具、轮胎等,倒扣存放或收入室内,防止积水;废旧瓶罐及时丢弃,避免雨水积聚。 地漏 /排水口 用防蚊网罩住阳台地漏,每周用开水冲洗一次(杀灭可能残留的蚊卵)。 植物 与水景 水培植物(如万年青、富贵竹)每周换水1~2次,清洗根部和容器内壁;小型鱼缸/水池可投放食蚊鱼。 2. 厨房:杜绝“隐蔽积水” 水槽 餐后及时清理水槽残留水,用抹布擦干;定期疏通下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