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贫日】 防控地贫,携手同行

发布于: 2025-05-08 16:05

防控地贫

携手同行

关爱生命,从了解地中海贫血开始

 

2025年5月8日是第32个“世界地贫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防控地贫,携手同行”。提高群众对地贫认知和关注,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加强地贫筛查、早诊早治和健康管理工作。

 

 世界地贫日的由来

世界地贫日是世界地中海贫血的简称,设在每年的5月8日,由国际地中海贫血联合会(简称国际地贫联盟)于1994年发起设立,旨在纪念已故的地中海贫血患者及其他血红蛋白病患者,同时提高公众对地贫的认知。

 

   什么是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又称海洋性贫血,因最早发现与地中海沿海国家而得名。

地贫是一种由于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基因突变或缺失,导致珠蛋白肽链合减少或缺失所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地贫是全球分布最广、累及人群最多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主要见于地中海沿海国家和东南亚各国,我国长江以南的广西、广东、海南等省份为地贫高发区。

 

 

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制 

众所周知,人体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就是红细胞,红细胞中负责携带氧气的是血红蛋白,通过血液的流动把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以供机体需要。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结合形成,珠蛋白包括2条类α珠蛋白肽链和2条类β珠蛋白肽链。编码α珠蛋白的基因定位于16号染色体,编码β珠蛋白的基因定位于11号染色体。

 

 

根据累及的珠蛋白类型,常见的地贫主要分为两种,α地贫和β地贫。两种地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几率相同,父母将异常基因传给子女。夫妇双方仅一方有地贫基因缺陷,或者一方为α地贫,另一方为β地贫,则不会孕育中重型地贫儿。但如果夫妇均是是带有同种基因缺陷的携带者(杂合子),则后代为地贫儿的概率为25%。

 

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症状

轻型患者

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轻度贫血,偶尔头晕、容易疲劳,如静止型α地贫、标准型α地贫和轻型β地贫等。

中间型患者

可表现出明显的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耳鸣,四肢酸软,有时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肝脾肿大。

重型患者
  • 重型β地贫(Cooley贫血)患者在出生后3个月—12个月开始发病,呈慢性进行性贫血,多表现为重度贫血,发育不良、黄疸、肝脾肿大等,其特殊面容为头颅变大、额部突起、两颊突出、鼻梁塌陷、眼距增宽等;

  • 重型α地贫(Hb 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大多数于妊娠30周—40周胎儿死于宫内或分娩后短期内死亡,伴有重度贫血、全身重度水肿和胸腹水。

 

地中海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贫血轻重不等,红细胞大小不一,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低于正常参考值),需与缺铁性贫血相鉴别,地贫外周血可见靶形红细胞,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升高,而缺铁贫外周血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血清铁蛋白降低。

 

 

地贫患者的初筛可通过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针对高发地区出生的人群,若红细胞形态呈小细胞低色素改变,无论有无贫血,建议进一步进行地贫基因检测。

 

基因诊断是确诊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和患者最直接有效的检测方法!

 

  

地中海贫血的治疗

目前地贫患者尚无药物和成熟的基因治疗方法。

地贫基因携带者及轻型患者无需特殊治疗,中重型地贫患者需要定期输血和祛铁治疗维持生命,脾功能亢进者可行脾切除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可能治愈重型β地贫的方法。

 

如何预防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难治可防

采用三级预防策略

目的是

降低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率

 

一级预防:婚前孕前预防

婚前孕前进行地中海贫血的筛查。

 二级预防:产前预防

夫妇双方为同类型地贫基因携带者,在怀孕后尽早进行产前诊断,避免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地贫高风险家庭可选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选择健康胚胎进行妊娠,避免妊娠重型地贫儿。

 

 

三级预防:地贫患儿早诊早治

对新生儿及体检中发现贫血、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患儿行地贫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妇产科

一审:包国宏

二审:黄家熹

三审:张柳攀

分享

推荐文章

  • 2025-08-01
    中山市神湾医院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疼痛,多数患者1周内会好转,但30%-40%患者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对生活质量造成显著长期影响。 一、基孔肯雅病毒如何传播?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最常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当蚊虫叮咬了感染者2-10天后,再叮咬人时,可使被叮咬者感染。 “人→蚊→人”传播链是基孔肯雅热的核心传播模式。患者在发病后第1周内,病毒血症水平高,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风险高,但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若感染者血液中病毒载量高,病毒还可通过输入感染者血液或意外接触感染者血液而传播。极少数情况下,孕妇感染后,病毒可通过胎盘导致宫内胎儿感染。若母亲临近分娩处于病毒血症期,也可发生分娩时传播,导致新生儿感染。   二、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地区在哪里? 截至2024年12月,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的本地传播,大规模暴发和零星病例主要发生在...
  • 2025-08-01
    中山市神湾医院
    近日,我院接诊了一位特殊患者。该患者吃饭时不慎被鸭骨卡住喉咙,情况十分紧急。 我院内二科接诊后,联合麻醉科开展胃镜下异物取出术。经过团队合作,终于成功取出一块长度将近3厘米的锐利异物。 在此,小编建议大家在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遇到类似情况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处理。 # 温馨提示 # 遇到异物卡喉时,请立即停止进食,保持镇定,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切记不要尝试吞饭团、喝醋等民间偏方,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供稿:中山市神湾医院内二科 一审:陈雪影 二审:黄家熹 三审:张柳攀      ...
  • 2025-07-29
    中山市神湾医院
    随着气温升高、降雨频繁 蚊虫进入活跃期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 都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而伊蚊依赖积水繁殖 一旦家中存在积水等孳生地 就可能成为养育蚊子的“温床” 家庭作为蚊虫孳生和叮咬的高频场景 是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 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 为了从源头切断传播链 守护家人健康 我们整理了这份《家庭防蚊清单》 快收好并行动起来 让蚊虫无处遁形!   《家庭防蚊清单》   一、核心原则:清除蚊虫孳生地 1. 阳台/窗台:重点清理积水容器 花盆 每周彻底清洗花盆托盘,避免积水。 闲置 物品 翻倒闲置的水桶、脸盆、玩具、轮胎等,倒扣存放或收入室内,防止积水;废旧瓶罐及时丢弃,避免雨水积聚。 地漏 /排水口 用防蚊网罩住阳台地漏,每周用开水冲洗一次(杀灭可能残留的蚊卵)。 植物 与水景 水培植物(如万年青、富贵竹)每周换水1~2次,清洗根部和容器内壁;小型鱼缸/水池可投放食蚊鱼。   2. 厨房:杜绝“隐蔽积水” 水槽 餐后及时清理水槽残留水,用抹布擦干;定期疏通下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