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市民,这份超详细的《家庭防蚊清单》快收好!立即对照行动→
随着气温升高、降雨频繁
蚊虫进入活跃期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
都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而伊蚊依赖积水繁殖
一旦家中存在积水等孳生地
就可能成为养育蚊子的“温床”
家庭作为蚊虫孳生和叮咬的高频场景
是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
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
为了从源头切断传播链
守护家人健康
我们整理了这份《家庭防蚊清单》
快收好并行动起来
让蚊虫无处遁形!
《家庭防蚊清单》
一、核心原则:清除蚊虫孳生地
1. 阳台/窗台:重点清理积水容器
花盆 |
每周彻底清洗花盆托盘,避免积水。 |
闲置 物品 |
翻倒闲置的水桶、脸盆、玩具、轮胎等,倒扣存放或收入室内,防止积水;废旧瓶罐及时丢弃,避免雨水积聚。 |
地漏 /排水口 |
用防蚊网罩住阳台地漏,每周用开水冲洗一次(杀灭可能残留的蚊卵)。 |
植物 与水景 |
水培植物(如万年青、富贵竹)每周换水1~2次,清洗根部和容器内壁;小型鱼缸/水池可投放食蚊鱼。 |
2. 厨房:杜绝“隐蔽积水”
水槽 |
餐后及时清理水槽残留水,用抹布擦干;定期疏通下水管,避免管道内积水。 |
餐具 |
碗筷洗完后沥干水分,不长期浸泡在水池中;闲置的锅碗瓢盆倒扣存放。 |
垃圾桶 |
使用带盖垃圾桶,每天清理厨余垃圾,桶内及周围不残留汤水。 |
抹布 /海绵 |
用完后拧干水分,挂在通风处,避免潮湿孳生蚊虫。 |
3. 卫生间:保持干燥无积水
洗手池 /浴缸 |
使用后及时排水,擦干池壁;地漏加装防蚊塞,或每晚用盖子盖住。 |
拖把 /水桶 |
拖把用完后彻底拧干,挂在通风处;水桶清空后倒扣,避免积水。 |
洗漱 用品 |
漱口杯、洗面奶瓶底等缝隙处每周清理一次,避免积水残留。 |
洗衣机 |
排水管道保持通畅,洗衣机底部定期擦拭,不残留冷凝水。 |
4. 客厅/卧室:排查“小角落”
空调 /加湿器 |
空调接水盘每周清洗一次,倒掉冷凝水;加湿器水箱每周换水,避免内壁孳生蚊虫。 |
宠物 用品 |
宠物饮水碗每天换水,清理碗底污垢;宠物笼托盘及时清理尿液和积水。 |
儿童 玩具 |
需装水使用的塑料玩具玩耍后倒空水分,晒干后收纳;毛绒玩具定期晾晒,避免潮湿吸引蚊虫。 |
5. 户外/庭院(如有)
排水沟 |
定期疏通,清除落叶、淤泥,确保排水通畅。 |
积水 容器 |
废弃的花盆、玻璃瓶、轮胎等必须彻底清除或钻孔排水;暂时不用的容器需倒置存放。 |
水景 设施 |
池塘、喷泉等安装循环系统,假山等需每周冲洗可积水的凹陷处,防止蚊虫孳生。 |
6. 农村:院落与户外区域
房前 屋后 |
清理柴草堆、废旧农具下的积水,农用塑料薄膜、化肥袋等要展开铺平,避免凹陷处积水;闲置的农用桶、瓦罐必须倒扣或钻孔排水,不可露天堆放。 |
农田 与菜地 |
灌溉后及时疏通田间排水沟,避免形成“积水洼”;菜棚内的浇水壶、喷雾器用完后倒空,挂在通风处;雨后检查地膜覆盖处是否有积水,及时戳孔排水。 |
禽畜 圈舍 |
猪圈、鸡舍的饮水槽每日清理,换水时冲刷槽底;粪便及时清理并堆肥(覆盖塑料布,避免雨水渗入形成积水);圈舍周边1米内定期喷洒灭蚊幼药剂。 |
水井 与水缸 |
水井加盖密封,取水后及时盖好;家用储水缸每周换水1次,缸口加盖,取水工具(如水瓢)保持干燥,避免缸边残留积水。 |
沟渠 |
村口公共沟渠若堵塞,及时联系村委会组织清理,避免杂草丛生导致积水滞留。 |
二、物理防护:减少蚊虫叮咬机会
1. 家居防护
门窗 |
安装纱门、纱窗,破损处及时修补;傍晚和清晨(伊蚊活跃时段)尽量关闭门窗,或使用纱窗通风。 |
蚊帐 |
儿童床、老人床优先使用蚊帐,尤其是夜晚睡觉前检查蚊帐是否有破洞、边角是否掖好。 |
灭蚊 工具 |
在家里放置灭蚊灯(建议选择物理电击式,避免化学污染),每周清理一次蚊尸和电网。 |
2. 个人防护(外出时)
衣物 |
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伊蚊偏好深色衣物)。 |
驱蚊 产品 |
皮肤涂抹含避蚊胺、派卡瑞丁或驱蚊酯等成分的驱蚊液(按说明书使用,儿童注意使用安全性);衣物上可喷洒驱蚊喷雾。 |
活动 时间 |
尽量避开早上(7:00~9:00)和傍晚(16:00~18:00)蚊虫活跃时段外出;如需外出,避免去草丛、树阴、积水附近等蚊虫密集区。 |
3. 农村防护
户外 劳作 |
下地干活时穿长袖劳保服(袖口、裤脚用橡皮筋扎紧),戴宽檐草帽(帽檐可缝一圈防蚊网),裸露部位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液。 |
儿童 防护 |
孩子在院落玩耍时,需给孩子穿浅色长袖衣裤,在脚踝、手腕贴防蚊贴;傍晚后尽量不让孩子在柴草堆、猪圈附近玩耍,避免蚊虫密集区。 |
三、化学防制:必要时科学用药剂
室内 |
可使用电蚊香液、蚊香(选择正规合格品牌,避免在密闭空间长时间使用),睡前1~2小时点燃,睡觉时关闭并通风。 |
户外 环境 |
针对阳台角落、绿化带、院落墙角、杂草丛等蚊虫聚集区,可在专业指导下使用低毒杀虫剂(如拟除虫菊酯类),喷洒时避开食物、餐具和宠物,农村地区特别注意避开蔬菜、瓜果和禽畜饮水处。 |
注意 事项 |
儿童、孕妇、老人及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房间,尽量减少化学药剂使用;药剂需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过期药剂按垃圾分类处理。 |
四、日常习惯:长期坚持防蚊意识
1.城市居民防蚊
定期 检查 |
每周固定1天全家一起“防蚊大扫除”,重点排查积水隐患(尤其是雨后)。 |
社区 联动 |
发现小区公共区域(如绿化带、下水道)有积水或蚊虫密集,及时向物业、居委会或疾控部门反馈。 |
2.农村居民防蚊
集体 行动 |
联合邻里定期开展“全村灭蚊日”,共同清理公共区域的积水(如村口池塘、共用排水沟),形成“互相监督、共同防控”的氛围。 |
家禽 管理 |
养鸭、养鱼的农户,可将鸭群赶到积水较多的田间或沟渠,利用鸭子吃蚊幼虫的习性减少蚊虫。 |
通过以上清单
可系统性切断蚊虫的
“生存链”和“叮咬链”
从家庭层面筑牢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预防防线
快将推文转发给家人
提醒全家共同执行哦!
一审:陈雪影
二审:黄家熹
三审:张柳攀
推荐文章
-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疼痛,多数患者1周内会好转,但30%-40%患者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对生活质量造成显著长期影响。 一、基孔肯雅病毒如何传播?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最常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当蚊虫叮咬了感染者2-10天后,再叮咬人时,可使被叮咬者感染。 “人→蚊→人”传播链是基孔肯雅热的核心传播模式。患者在发病后第1周内,病毒血症水平高,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风险高,但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若感染者血液中病毒载量高,病毒还可通过输入感染者血液或意外接触感染者血液而传播。极少数情况下,孕妇感染后,病毒可通过胎盘导致宫内胎儿感染。若母亲临近分娩处于病毒血症期,也可发生分娩时传播,导致新生儿感染。 二、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地区在哪里? 截至2024年12月,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的本地传播,大规模暴发和零星病例主要发生在...
-
近日,我院接诊了一位特殊患者。该患者吃饭时不慎被鸭骨卡住喉咙,情况十分紧急。 我院内二科接诊后,联合麻醉科开展胃镜下异物取出术。经过团队合作,终于成功取出一块长度将近3厘米的锐利异物。 在此,小编建议大家在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遇到类似情况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处理。 # 温馨提示 # 遇到异物卡喉时,请立即停止进食,保持镇定,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切记不要尝试吞饭团、喝醋等民间偏方,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供稿:中山市神湾医院内二科 一审:陈雪影 二审:黄家熹 三审:张柳攀 ...
-
近日,我院五官科再次收到一面锦旗。 “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短短八字,熠熠生辉。 不仅浓缩了患者的深深谢意,更是全体医护人员再励前行的动力。 该患者系因长期遭受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困扰而就诊。 经我院五官科医疗团队的仔细检查和综合分析,迅速对患者的病情作出精准判断,并予以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双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鼻内窥镜下右侧筛窦开放等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鼻部不适症状也随之消失,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出院后,患者赠予锦旗以表谢意,表达了对我院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高度肯定。 患者的信任,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激励着每一位医务人员不断精益求精,努力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与服务品质。 专家介绍:林润桐 五官科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擅长耳鼻喉科多种常见病的诊疗,熟练掌握鼻内窥镜下治疗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慢性鼻窦炎,耳前痿管,声带息肉,慢性扁桃体炎等手术操作。对耳鼻喉术后康复也具有相当经验。 五官科住院部电话:0760-23699337 五官科门诊电话: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