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竞速】我院成功抢救一名心肌梗死病人
“救命神器”ECMO
ECMO,俗称人工心肺,是目前重症可逆性心脏疾病及肺脏疾病的高级治疗方法,被称为“最后的救命神器”。
近日,在中山市中医院牵头下,成功在我院应用ECMO技术成功救治一名重症心梗患者,这是我镇首次应用ECMO技术抢救病人,最终通过6小时连续抢救,病人最终转危为安,情况稳定。标志着医院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再攀高峰。

病人突发心肌梗死,危在旦夕。
17日下午17点30分,54岁市民李先生因胸痛半小时大汗淋漓,送至我院急诊科抢救,17:45分心跳呼吸骤停,考虑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告病危。在抢救过程中,病人多次出现室颤,情况危急。神湾医院根据中医院急救专家的指导,溶栓抢救治疗。在转运病人到救护车,准备上转中医院抢救治疗过程中,患者再次持续室颤,随即返回抢救室继续组织抢救。
21点26分,中山市中医院ECMO团队抵达我院,时间就是生命!与家属详细交代了病情并征得同意后,医护人员启动ECMO治疗。在团队的紧密协作下,ECMO成功运转,暗红色的血液从患者的静脉引出,经过ECMO氧合后鲜红色的血液再回输进大动脉,替代了患者的心肺功能,同时维持了全身各个脏器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被誉为“危重病人的救命稻草”的ECMO,是一项世界医疗顶尖级的技术,它代表一个医院、一个地区的急危重症急救水平。
该患者的成功抢救,是我镇的首例,在镇区医院鲜有发生,充分体现了建立医联体模式后,我镇综合救治能力的大幅提升。医联体下,我院重症救治积极配合,上级医院的ECMO团队抢救攻坚,为病情精准判断、综合分析与精准治疗提供有力保障!更体现了在上级医院帮扶和指导下,我院急危重症的综合救治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必将为更多危重症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神湾及周边地区群众的生命提供更安全、更有力的保障!

健康科普
ECMO,其原理是将患者的静脉血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式氧合器(膜肺)将静脉血氧合为动脉血之后,再用泵将血液灌入体内,可进行长时间的心肺支持。在使用ECMO期间,膜肺可进行有效的二氧化碳的排出和氧的摄取,相当于替代肺脏的工作;驱动泵使血液周而复始地在机体内流动,相当于替代心脏的工作,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

推荐文章
-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女性。若肌瘤生长过快或体积较大,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贫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影响生育功能。 病例回顾 近日,中山市神湾医院妇产科成功为一位因巨大子宫肌瘤导致月经过多,严重贫血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该女性患者34岁,近期月经量过多,来院检查发现子宫肌瘤大小约11cm,血红蛋白最低降至62g/L(正常女性≥110g/L),并出现乏力、头晕,活动后心慌等贫血症状。 图1 核磁下11厘米直径的大肌瘤 图2 腹腔镜镜下的子宫及子宫肌瘤 经团队评估,最终通过微创手术精准剔除肌瘤,术后恢复良好,贫血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图3 术后子宫图片 医学科普 1.妇科腹腔镜手术适用范围 卵巢囊肿 子宫肌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的良恶性肿瘤 子宫的良恶性肿瘤 宫外孕 不孕症等 2.腹腔镜手术的优势 1、创口小: 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创口非常小,只有几个小切口,相比传统手术的大切口,不仅美观,还减少了疼痛和感染的风险。 2、恢复快: 由于创口小,术后恢复时间大幅缩短...
-
2025年9月12日是第21个“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孕期营养,孕育健康未来”。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儿约90万例,这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幸运的是,多数出生缺陷可以通过科学的孕期营养和预防措施来避免。关注孕期健康,就是为孩子铺设一条光明的人生起跑线。 一、认识出生缺陷 定义与类型出生缺陷包括结构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和功能性缺陷(如智力障碍、代谢性疾病)。我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其中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病等位居前列。 常见原因 遗传因素:家族史、基因突变等。 环境因素:辐射、化学毒物、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 营养缺乏:叶酸、铁、钙等关键营养素不足。 高龄生育:孕妇年龄>35岁,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显著增加。 二、三级预防策略:从孕前到产后 一...
-
接种流感疫苗 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 2025年最新年度流感疫苗已到货! 建议市民在流行期前 完成新一轮流感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很重要,能预防流感病毒感染,降低重症及并发症风险,尤其是老人、孩子建议及时接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且传染性极强,可造成大规模流行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反复高热、头痛、咳嗽、疲乏无力等,严重时可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老人和儿童普遍易感。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指出: 学校作为相对封闭的人群密集场所,容易发生流感病毒的传播,导致学龄儿童与其他人群相比流感感染率最高。学龄儿童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流感传播中 发挥重要的作用,流感流行可引起大量学龄儿童缺课和父母缺勤。基于学校的流感疫情暴发往往早于并加剧流感在社区的传播。我国每年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中,90%以上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如 2019-2020 流行季各类型学校和托幼机构报告 ILI(含流感)暴发疫情占全年度暴发疫情的98.5%。 目前,我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