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健康“第一关”】新生儿疾病筛查
守护健康起点,为生命保驾护航
2025年6月28日是国际新生儿筛查日(International Neonatal Screening Day),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群体中,用快速、简便、敏感的检验方法,对一些危及儿童生命、危害儿童生长发育、导致儿童智能障碍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进行群体筛查,从而使患儿在临床上尚未出现疾病表现,而体内生化、激素水平已有明显变化时就做出早期诊断,结合有效治疗,避免患儿重要脏器出现不可逆的损害,保障儿童正常的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
如何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
婴儿出生48小时后、充分哺乳。进行足跟部采血(因新生儿足部供血相对比较丰富,容易采集到足够检测的血液量,新生儿足跟部的痛觉相对不敏感,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痛觉)采血时间一般不超过出生后20天。
新生儿筛查
1.包括哪些项目?
新生儿补助项目符合条件的新生儿可获得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新生儿听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免费筛查与复筛。
- 一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初筛和初筛阳性者复筛;
- 一次苯丙酮尿症初筛和初筛阳性者复筛;
- 一次G6PD 缺乏症初筛和初筛阳性者复筛;
- 一次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初筛和初筛阳性者复筛;
- 一次听力筛查初筛和初筛阳性者复筛;
- 一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初筛和初筛阳性者复筛;(其中早产儿视网膜初筛仅结果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的首次复筛才属于免费补助项目)。
2.如何享受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
①孕妇本人为广东省户籍,需带孕妇身份证正本及复印件;
②仅配偶为广东省户籍,则需带孕妇身份证、配偶身份证和结婚证的正本及复印件;
③双方均为广东省外户籍,但孕妇持有效的《广东省居住证》,需孕妇身份证和《广东省居住证》复印件;
3. 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等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内)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客观、快速无创的检查。
家长需要做什么?
1. 早产儿视网膜筛查
建议矫正胎龄31-32周或早产儿出生后4-6周,或根据新生儿科医生和眼科医生建议完成初次筛查,需向医院提供相关的证件正本及复印件以便快捷地完成对应相关费用减免。
2. 先天性心脏病筛查
先天性心脏病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采用简单易行、无创的双指标进行,即心脏听诊和经皮血氧饱和度测定,如有异常,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即可确诊,对新生儿不会造成伤害,方便快捷、准确度高,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使患儿得到及时治疗,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
我们共同努力,让筛查惠及每一个孩子。"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让我们携手守护宝宝的健康未来!
神湾医院妇产科咨询电话
0760-23816333(住院部)
0760-23699355(门诊)
供稿:神湾医院妇产科
一审:陈雪影
二审:黄家熹
三审:张柳攀
推荐文章
-
2025年9月12日是第21个“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孕期营养,孕育健康未来”。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儿约90万例,这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幸运的是,多数出生缺陷可以通过科学的孕期营养和预防措施来避免。关注孕期健康,就是为孩子铺设一条光明的人生起跑线。 一、认识出生缺陷 定义与类型出生缺陷包括结构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和功能性缺陷(如智力障碍、代谢性疾病)。我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其中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病等位居前列。 常见原因 遗传因素:家族史、基因突变等。 环境因素:辐射、化学毒物、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 营养缺乏:叶酸、铁、钙等关键营养素不足。 高龄生育:孕妇年龄>35岁,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显著增加。 二、三级预防策略:从孕前到产后 一...
-
接种流感疫苗 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 2025年最新年度流感疫苗已到货! 建议市民在流行期前 完成新一轮流感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很重要,能预防流感病毒感染,降低重症及并发症风险,尤其是老人、孩子建议及时接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且传染性极强,可造成大规模流行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反复高热、头痛、咳嗽、疲乏无力等,严重时可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老人和儿童普遍易感。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指出: 学校作为相对封闭的人群密集场所,容易发生流感病毒的传播,导致学龄儿童与其他人群相比流感感染率最高。学龄儿童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流感传播中 发挥重要的作用,流感流行可引起大量学龄儿童缺课和父母缺勤。基于学校的流感疫情暴发往往早于并加剧流感在社区的传播。我国每年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中,90%以上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如 2019-2020 流行季各类型学校和托幼机构报告 ILI(含流感)暴发疫情占全年度暴发疫情的98.5%。 目前,我院...
-
1 安全无小事,专业护健康 近日,我院五官科紧急接诊了一名2岁女童。 该女童在玩耍时,不慎将发夹上一块布制装饰物塞进自己的鼻腔深处。家长尝试取出未果后,焦急万分,迅速带孩子来我院就诊。 我院五官科医疗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准的操作,在专业器械辅助下,仅用1分钟时间便将异物取出,让家长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2 警惕!为何小物件易成“鼻腔杀手”? 2-5岁的幼儿好奇心旺盛,喜欢通过触摸和塞入物品探索世界。发夹装饰、小亮片、塑料珠、纽扣、玩具零件等体积小、颜色鲜艳的物品,极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由于幼儿对危险认知不足,鼻腔和耳道常成为他们“实验”的目标。 更需警惕的是,部分孩子在塞入异物后因害怕被责备而选择隐瞒。若异物未被及时发现,可能导致单侧鼻腔持续流黄脓涕、伴有恶臭甚至血丝,引发感染,甚至因异物移位导致更严重后果。 3 紧急处理:家长务必冷静,切勿自行强取 当发现孩子鼻腔异物,家长切忌惊慌失措而盲目自信处理。 禁止用手指或普通镊子强挖:尖锐或硬质的异物(如发夹装饰)可能划伤鼻黏膜,导致出血或进...